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 "红楼梦"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她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及成名作。胡适对红学开端之后,《红楼梦新证》方是红学的真正“实体”,后来的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诸多分科,乃至影印的有关资料亦由她而引发。海外著名学者评之为“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
三分钟带你认识《红楼梦》的版本,但研究它可能要用十年
红楼梦》版本问题的讨论以及围绕后四十回产生的争议,很容易吸引一拨读者,同时吓退一波读者。听说有张爱玲的书迷看《红楼梦魇》,还没翻几页便要崩溃:明明说的是《红楼梦》,但太不像一般的读后感。这很正常,因为《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实在是太复杂,张爱玲虽然潜心研究了十年,却并不打算在书里给人们科普些常识。脂砚斋...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就是十二种不同的人生
红楼梦和金瓶梅一样,被定义为人情小说,它们之所以畅销不衰,是因为它说的人情,就在我们生活之中,随处可见。无论何时,只要人类还在,它就一直存在。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金陵十二钗,他想表达的也许是闺中女子不同的美和优秀,但在我们今天来看,十二钗却似乎又代表着十二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即十二种不同的活法。林黛玉:天...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红楼梦》。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裒伽尔之诗曰:Yewisemen,highly,deeplylearned,Whothinkitoutandknow,How,whenandwheredoallthingspair?Whydotheykissandlove......
《红楼梦考证》(胡适)
红楼梦》的考证是不容易做的,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他们怎样走错了道路呢?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这种附会的“...
白先勇:《红楼梦》两个最重要的版本,应该双峰并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诞生后经历了曲折的版本流传。《红楼梦》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留下各种版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版,从此有了印刷本,开创了《红楼梦》刻本流传的时代;1792年又修订一版。为了区别,前者通称“程甲本”,后者称“程乙本”。说...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
认识《红楼梦》的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脂本和程本两大系统。《红楼梦》写成时间仍待考证。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目前所见最早的抄本出现于清朝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1792年程伟元和高鹗在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可见,《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当开始于1763年或1764...
何为“红学”?
红楼梦》的学问。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清代后期,《红楼梦》在北京的文士间已极为流行。“红学”一词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而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始自胡适在1921年所写考证《红楼梦》的文章。胡适的研究初步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提出了“自传说”。从此,...
《红楼梦》回目(全120回)
红楼梦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7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8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第9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第10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红楼梦》排第一名
红楼梦》位居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一一第1名:《红楼梦》第2名:《百年孤独》第3名:《三国演义》第4名:《追忆似水年华》第5名:《瓦尔登湖》第6名:《水浒传》第7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8名:《西游记》第9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0名:《尤利西斯》读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