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 "俞平伯"

周汝昌去世前两周专访(2):红学近年没有突破创新

2021-01-30 16:18活动5700
周汝昌去世前两周专访(2):红学近年没有突破创新
俞平伯推出的《红楼梦辨》。然而,就在《红楼梦新证》出版的第二年(1954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希凡和蓝翎发表了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鲜明地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提出批评。10月,毛泽东发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支持李希凡和蓝翎,提出批判俞平伯等人“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由此,...

周汝昌学术方法批评

2021-01-22 15:06评论5640
周汝昌学术方法批评
俞平伯、余英时等意见相近。俞氏一再强调首先应当把《红楼梦》当小说,‘不当误认作一部历史’,从而与索隐型考据红学拉开了距离;余氏也主张红学应当从历史性研究而转变到‘文学性的研究’上来,寄希望于‘新的红学革命不但在继往的一方面使研究的方向由外驰转为内敛,而且在开来的一方面更可以使考证工作和文学评论合流’...

评《红楼梦新证》

2021-01-19 13:04评论5550
评《红楼梦新证》
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相并行的一部书。然而有些人在批评到新证时,却往往把它和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同等对待,以偏激的态度,草率地将新证一笔抹煞。我们认为,新证和后二者有所不同。在三十九万字的新证里,作者在考证工作上确实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动力,也作出了一些可贵的成绩;不过在观点...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

2021-01-19 12:44红学63930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
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相并行的一部书,此书在读者群中影响极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算是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著作了。在对曹雪芹及其家族的考证上颇有建树,其许多见解业已成为当下红学界的主流见解。尽管这本著作所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比起如今种种揭密之流的新奇考证来,仍是一部高屋建瓴之作。目前为止,此书的学术价...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2021-01-13 16:03红学63970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俞平伯在《索隐与自传说闲评》中说:“及清末民初,王蔡胡三君,俱以师儒身份大谈其《红楼梦》,一向视同小道或可观之小说遂登大雅之堂矣。”二、《红楼梦评论》的缘起1902年,王国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治学兴趣逐渐转向哲学。1904年,读叔本华《意志与表象之世界》〔现通译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曾印行...

《红楼梦考证》(胡适)

2021-01-12 13:50红学62050
《红楼梦考证》(胡适)
俞平伯先生曾举出三个理由来证明后四十回的回目也是高鹗补作的。他的三个理由是(1)和第一回自叙的话都不合;(2)史湘云的丢开;(3)不合作文时的程序。这三层之中,第三层姑且不论。第一层是很明显的:《红楼梦》的开端明说"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明说"蓬牖茅椽,绳床瓦灶&quo...

白先勇:《红楼梦》两个最重要的版本,应该双峰并立

2021-01-11 13:33红学5620
白先勇:《红楼梦》两个最重要的版本,应该双峰并立
俞平伯、周汝昌等继续发扬光大,长时期以来,变成了红学界的主流论调,影响所及深远而广大。因为对于后四十回的作者身份,起了质疑,于是后四十回引起各种争论: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前后情节、人物的结局、主题的一贯性,甚至文字风格、文采高下、最后牵涉到小说的艺术评价、通通受到严格检验,严厉批评。后四十回遭到各...

何为“红学”?

2021-01-01 20:20红学68230
何为“红学”?
俞平伯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反省“自传说”,指出其弊病为:“第一,失却小说所为小说意义。第二,这样处处黏合真人真事,小说恐怕不好写,更不能写得这样好。第三,作者明说真事隐去,若处处都是真的,即无所谓‘真事隐’”。斗争论“斗争论”始自1954年,李希凡等中国学者对“自传说”俞平伯的抨击,卅多年间,在中...